數學大師丘成桐:中國的考試制度對有才華的孩子是很大的傷害!
分類: 最新資訊
禮儀詞典
編輯 : 禮儀知識
發布 : 03-05
閱讀 :507
現在的教育大家滿意嗎?可能很多人是滿意的,但絕對也有很多人是不滿意的。特別是這些年學生負擔越來越重,教育越來越內卷,人們逐漸發現這一切其實都是因為目前的考試制度造成的。對于現今的考試制度,著名數學大師丘成桐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,在一次采訪中他說:中國的考試制度對有才華的孩子是很大的傷害。他說:中國學生沒有反問問題的習慣,中國的學生習慣了做習題,不大講究創造力,其實是因為中國考試制度的一個大問題。考試本身不是主要問題,準備考試是最大的問題,準備考試是個機械式的訓練,不是一個開發式的訓練,這是對中國小孩子傷害最大的地方。我講的傷害,不是普通的傷害,對有才華的孩子是一個很大的傷害,因為他明明有想法,但還讓他進行機械式的訓練,所以小孩子從小就對學問喪失了興趣。中國不大可能取消高考,因為人數太多,但是中國沒有將最好的學生,那些創造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選拔出來。對于這種觀點,我相信大多數人還是非常贊成的吧。我們的高考制度確實相對比較公平,但這種選拔性的考試,確實很難將非常有才華的孩子選拔出來,因為高考看的唯一標準就是分數,但是高分絕對不等于創造力。其實早前物理學家楊振寧也發表過類似的觀點,他說:中國的教育制度適合大多數人,特別是90分以下的孩子,我們的教育可以使他們成才。但是我們的教育對優秀生不太友好,相反,美國的教育對天才非常友好,因為美國的教育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的讀書。這段話的意思很明顯,他也認為我們的教育對有才華的孩子不太友好,不能把他們的潛力完全釋放和挖掘出來。那我們的教育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呢?其實大家應該都清楚。第一:我們的應試教育和考試過早磨滅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。做過老師的都知道,一個考試90分孩子和一個考試100分的孩子區別并不大。但是在高考上,這兩個孩子卻是完全不同的命運,這就是我們的考試制度造成的,用一分兩分就把孩子們劃分為三六九等。正因為如此,大家為了提高三分五分,都開始拼命地補課刷題。很多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上補習班,每天作業寫到很晚。學校為了提升教育質量也是如此,把孩子們都圈到教室,讓他們一遍又一遍的刷題,這樣的刷題教育看似提高了分數,但是也抹殺了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,很多孩子早早就厭學了。這樣的孩子長大后,對學習對科研自然也不會有任何的興趣,所以就算一些孩子很有才華,也早早厭倦了學習。但是現在,全國的學生都在刷題,都在補課,照此下去,怎么可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孩子呢?第二:我們的學校教育太追求整齊劃一和規矩,從小訓練的就是讓孩子們聽話。除了追求分數,我們的學校教育也存在非常大的問題。我們的學校教育從不鼓勵學生質疑思考,從小就培養孩子們要聽話,守規矩。而且學校也不鼓勵標新立異,相反還非常追求整齊劃一,不但喜歡學生服裝統一、發型統一,而且還追求學生跑步統一、做操統一,站隊統一,反正什么都喜歡整整齊齊的,孩子們安安靜靜的。這樣教育的結果看起來非常美好,但恰恰也是最不人性的,最起碼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。很簡單,作為孩子,最喜歡的就是調皮搗蛋,最喜歡的就是和別人不一樣,彰顯自己的個性。但我們的學校卻恰恰不允許學生做自己,只允許他們做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。行為的拘謹必然會帶來思想上的束縛,時間長了,孩子們也只能像個木偶一樣,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,從不爭辯??荚囍贫群徒逃贫炔桓母?,我們是很難培養出像馬斯克那樣的天才式人物的。世界需要天才,一個國家更需要天才,因為一個天才的能量可能等于幾萬甚至幾百萬幾千萬普通人的能量。天才是用來改變這個世界的,所以怎么培養出天才式的人物絕對是教育最重要的問題??纯疵绹?,雖然中小學教育并不強大,但不得不承認,美國出現了太多天才式的人物,幾乎每隔幾年就出現一個,比如我們熟悉的愛迪生、馬斯克、比爾蓋茨、喬布斯等等,這些天才人物的出現,不但改變了美國也改變了世界。更別說美國這些年獲得的那么多諾貝爾獎了,相比我國,是不是太少了一點呢?如果我們的考試制度和教育制度不改變,未來恐怕依然很難培養出具有天才性質的人物。我們現在的教育,就像一個超級工廠,每年為國家確實輸送了大批的人才,但這些人才幾乎是一模一樣的,因為他們都是按統一標準培養出來的。但標準化的培養人才的模式恰好不符合當代對創新人才的需求,想要培養出創新型人才,就必須改革現有的教育制度和考試制度,就像數學家丘成桐說的那樣,我們的教育對有才華的孩子傷害太大了。大家對此怎么看?也分享一下吧!